2020年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年度考核报告

 

 

附件1

附件1

 

 

 

批准立项年份

2011

通过验收年份

2016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01——2020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吴建国

所在学校名称:成都文理学院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戴奇林/13653312313

 

 

 

 

 

 

 

 

 

 

 

 

 

 

202116日填报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成都文理学院“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年度面向全校应用统计学、数学与经济创新实验班、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心理学10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年服务学生数近3200人,实验人时数约11万;承担部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承担全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内相关行业的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相关专业的如企业管理大赛、证券投资大赛等与数学建模有关的大学生竞赛的学生培训与参赛任务。

  1. 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本年度中心共承担了12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开设相关数学实验262。数学建模培训人时数9600发表教研论文32篇,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3门,自编实验讲义6本,实习教材2本,教改项目12项,承担科研项目(在研、结题、鉴定及专利)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5篇,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数学建模实验教学中心不断发展完善,已建立了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推动下,加大数学实验和实验教学的力度,推动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实验平台及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步入了教学资源共享、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通过基础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支持等方法与途径,力争形成覆盖创新创业培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服务体系。

2020年我校组织了56个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累计165人次,获奖11队,获奖率20%。其中“五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3队,“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获奖1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7队。组织48人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四川赛区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组织40人参加“四川省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奖5人,组织40人参加“园冶杯国际竞赛”,获奖16人,组织13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企业管理挑战赛”,获奖3队,组织15队参加“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证券投资大赛”,获奖6队,其中一等奖3队,二等奖3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6,校级立项24项。本年度共有512人参加了本中心组织的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的选拔活动,覆盖面广,成效明显。

课程学习方面,学生对数学实验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增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平时的预习情况、实验报告、实际操作,还是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总评成绩优良学生的比例达到了82%以上。

通过开展研究创新实验,经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形成了研究创新的新型实验平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中,包括了实验课程内横跨章节的知识与问题链接,形成课程内的教学案例和学生实践项目以及各门课程间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的链接,形成教学综合案例或学生综合实践项目,主要用于实验教学,以上案例或项目均应用到相关的实验课程中,如理工类专业中高等数学的数学实验、经管类专业中经济数学的数学实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数学实验、线性代数的数学实验、运筹学的数学实验,计量经济学的的数学实验,多元统计分析的的数学实验等等,便于学生学习实践。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共享资源建设中,包括了系统、完整和先进的共享课程教学资源,既包括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还包括辅助教学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拓展资源。如结合高等数学的教学开设的数学实验课程的拓展资源有:“matlab简介与画函数图形”,“极限的数学实验”,“导数与微分的数学实验”等24个;数学建模与实验训练题库:“连续函数的数学模型举例”,“人口增长及数量预测”、“数e的感性认识”,“椅子的平稳问题”,“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等44个。数学建模与实验案例库57个,其中数学建模专题讲座18次。充分利用共享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实践探索。

中心同时以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与教改项目、科研项目等为依托,借鉴先进的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在坚持特色、充实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社会需求,对整个数学实践教学进行了系统性的审视、改革、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本中心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拓素质、阔视野”为人才培养教育理念,锤炼优秀教学队伍,搭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优质

教学资源,探索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地加强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一系列教学成果,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本年度承担的省级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校级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发表论文14篇,国内重要期刊论文4篇。

中心以项目为依托,分层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项目和平台,从科研入门、科研探索、科研创新三个逐步递进的层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良好的成效。以竞赛为抓手,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提供面向全校理工经管财经类学生的数学建模竞赛相关讲座、竞赛指导,组织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和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及各类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 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中心的根本保证。在建设实验教学队伍上,中心坚持“适应需要、整合力量、优化结构”的思路,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作了慎密的规划,制定了高水平实验教学人员的培养、引进、聘任方案,制定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有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建立了实验教学队伍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和实验技术并用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优化。

现有专、兼职教师及实验室工作人员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9人,95%以上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形成了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理论与实验互通,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中心的实验教学队伍正向整体优化的方向发展。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中心教师以“为人师表、恪尽职守、求实创新、科学育人”为己任,形成了优良的教风。

建立了教师试讲制;建立和完善对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互相听课(每学期4学时以上),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

中心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同行交流。

中心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吸引了一批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加入实验教学队伍,依托学科建设的雄厚实力,实现了实验教学队伍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形成了一支以教授为核心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示范中心现有中心网站及丰富的课程网站:《数学实验》课程网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网站、《高等数学》课程网站、《数学实验》MOOC(学堂在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OOC(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线性代数》MOOC(学堂在线)。目前相关的课程网站运行正常,不仅提供各种常用系统软件、工具软件、仿真软件、应用软件,还有课程大纲、实验指导、习题、综合案例、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设计性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的实验报告、数学建模论文等学习材料,供学生在线学习或下载使用,为学生预习、复习、扩展型学习实践、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教师教学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中心教师积极参与MOOC、微课、资源共享课等网络课程建设培训及竞赛,取得显著成效。中心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基于校内局域网的实验服务、交流及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查询实验项目、网上选课、自主完成课外实验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同时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研究环境,实现了中心资源的共享。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开放运行

中心仪器设备以计算机为主,数量大,分散广,日常管理工作繁杂。在建设初期就结合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制定了仪器设备管理、使(借)用、维修、丢失损坏赔偿、报废等各项管理制度及办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中心严格按照这些制度和办法进行规范化管理,从制度上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作引导”的实验教学模式,结合实验室的基础条件、设备状况和开课情况,采用了二次排课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管理。实验中心对学生全面开放,包括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时间(包括寒暑假)的开放、毕业设计的开放、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和科技创新实验的开放,为学生开展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安全运行

目前示范中心所有房间都是按学校相关安全规定,有安全责任人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实验室安全守则,每个学生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进行了安全培训,每个房间都有逃生通道、可视门、消防灭火器、安全信息指示牌等;实验室各类人员牢固树立“美化环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劳动保障”的思想,切实重视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劳动保障,安全工作。保证实验室、办公室及其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和环境优美。实验室各房间实行卫生包干制,卫生包干负责人应负责清扫整理,定期对所包干房间进行一次全面清扫,全室定期进行统一大扫除。实验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要求,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按章操作,每次实验前必须向学生宣传讲解有关安全及劳动保障和操作事项。认真落实消防措施,切实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无阻。实验完毕后负责人员应检查电器线路、通风设施,整理好设备,发现破损或故障须及时维修或报告,离开前必须切断所有电源,关好门窗。节假日前,实验室人员会同实验室主任检查实验室安全工作,关窗、封门,并做好记录。假期值班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由实验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中心注重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中心教师参加国内相关教学会议10余人次,中心教师在本省同级高校做数学建模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3。开展科普和文化传播活动4次。

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承担社会培训工作。多次培训本省同级高校50余名师生的数学实验。

 

五、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材建设滞后于在线课程建设。

(二)实验教改经验总结及论文发表成果较少。

 

、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一)学校投入4.27万元支持中心组织各级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开展

本年度,中心组织了165名学生参与的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及培训,组织了全国数学建模培训和参赛,组织学生参加“五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四川省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园冶杯国际竞赛”,“四川省大学生企业管理挑战赛”,“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证券投资大赛”,中心3名教师参加了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数模教师培训会议等。

(二)学校投入了5.74万元,维持数学实验中心正常运行

学校投入5.74万元,用于实验所需要的耗材采买、设备维修、日常设备维护,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学校在人员、条件、政策方面给予了中心大力支持

示范中心承担了我校全校性的数学实验、数值计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和面向数学类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的数学建模培训等多项教学工作,培养了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了学校的声誉。

本中心始终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明确“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拓素质、阔视野”为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形成了“注重逻辑推理能力、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强调数学理论与生产、工程相结合,突出创新能力与个性化培养”的数学实验教学思路。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秀的高水平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创新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七、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机制进一步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培育一支结构合理、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实验教学队伍。

(二)不断丰富网上实验教学资源并对外开放,坚持交互式实验软件和实验教学课件,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实现教学运行、仪器设备、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全面智能化管理和网络开放式辅助教学。

(三)不断完善各种实验讲义,力争三年内出版2本教材,丰富以“十一五”规划实验教材为主干,以各种实验讲义为补充,以国内外优秀教材为参考的实验教材体系。

(四)坚持开展实验教学的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跟踪信息科学前沿研究进展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高水平的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

(五)进一步扩大学生开展研究创新实验的受益面,不断建设转化教师和学生创新设计思想的应用软件研发基地。同时,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使实验中心成为能够创造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六)争取学校继续在人员、条件、政策等方面提供充分保证,并在实验室建设经费上给予相应配套支持,配备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气息的设备和软件。

中心的建设规划完成后,实验教学内容和设备将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气息,完全开放式的管理将使我校每年5000余名本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激发,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数模竞赛,与本省及西南地区的高校相互交流、借鉴、学习,为他们提供一个具有国内先进实验水准的平台,使中心成为兄弟院校共享的数学实验基地,使更多的学生和学校从中心的建设发展中受益,从而也使本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作者: 】(Top) 返回页面顶端